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缓释成骨因子的“智慧胶体”:BMP2@Gel水凝胶在骨修复中的研发潜力

发布时间:2025-08-15       来源:中新康明


在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浪潮中,如何实现高效、安全、可控的骨缺损修复成为研究热点。尤其在大段骨缺损场景中,传统的移植或金属植入方式存在诸多限制。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董荣鹏博士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策略,即将成骨蛋白BMP2负载于4armPEG-OPA与明胶交联构成的水凝胶中,构建了具备缓释能力的BMP2@Gel水凝胶系统。

骨修复难题与水凝胶的“破局能力”

大面积骨缺损修复面临自体供骨不足、异体骨排异、金属植入降解性差等问题。而BMP2作为强效成骨因子,虽然成效显著,但直接使用易出现快速扩散、失活甚至异位骨形成等副作用。因此,需要一种既能保护蛋白稳定性,又能实现缓慢释放的材料。

BMP2@Gel水凝胶正是为此设计,其水凝胶网络结构提供了天然缓释环境。BMP2可在骨修复初期高效释放,随后以较慢速率持续作用,匹配骨组织再生节奏,提高利用率,降低副反应风险。

在相关水凝胶开发领域,中新康明可提供定制化的水凝胶材料开发服务,支持不同交联体系的优化与结构设计,并具备大批量生产和稳定供应能力,为科研或临床转化阶段提供稳定可靠的材料支持。

水凝胶平台:不仅承载,更是协同

不同于传统的“封装释放”概念,BMP2@Gel本身也参与骨修复过程。其由4armPEG-OPA与明胶交联形成的微孔结构,有助于细胞黏附和氧气、营养物质交换;其柔软特性更适合用于颅骨、面部等非负重区域;降解过程温和,不破坏局部微环境。

为适应多样化的临床与实验需求,中新康明提供水凝胶药物包裹与缓释系统的定制服务,可实现对多种蛋白、肽类、核酸类药物的稳定包埋,并根据释放需求调整水凝胶结构参数,助力高效成分递送。

实验验证:精准修复效果显著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通过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验证了BMP2@Gel的骨修复潜力。Micro-CT和组织染色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在早期即可诱导大量新骨生成,骨桥形成明显优于空白组与不含BMP2组,显示出其优秀的生物活性和骨诱导能力。

此外,针对生物功能性需求,公司还能提供水凝胶抗体偶联服务,通过化学修饰技术将功能抗体或活性蛋白精准耦合于凝胶骨架上,满足靶向递送或细胞识别类项目的开发需求。

拓展潜力:从骨科应用走向组织工程

虽然目前该水凝胶聚焦于骨修复,但其设计理念具有高度延展性。通过调整交联方式和活性成分,未来可望拓展至软骨、皮肤甚至神经等其他组织再生方向。同时,结合3D打印或微针等新型给药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临床操作性和智能化水平。

为配合基础实验向临床前阶段过渡,中新康明配套提供水凝胶中试放大与GMP级别材料制备支持,可协助用户完成从实验室小试向规模化生产的过渡,并符合药政申报所需的质量规范要求。

小结

BMP2@Gel水凝胶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骨修复材料路径,既解决了成骨因子释放控制难题,又构建了良好的细胞支持微环境。其在非负重区域的适配性尤为突出,为骨组织工程带来了全新的材料选择。董荣鹏博士团队的研究为骨修复材料的研发与转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智能型”再生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