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用过创可贴、纱布、敷料包,但是你知道新一代的水凝胶敷料到底是什么样子吗?这里介绍一种由聚丙烯酸(PAA)联合海藻酸钠(SA)制成的复合水凝胶,正在悄悄改变我们对伤口护理的想象。
为什么选 PAA/SA?它“用起来”有哪些好处
PAA,是一种能吸水膨胀的聚合物,尤其在不同 pH 环境中会表现不同程度的溃胀,吸水能力很强;SA 是一种海藻提取的天然多糖,原本就被广泛用于传统纤维型藻酸盐敷料,吸液后会与伤口分泌物接触形成凝胶层。
当 PAA 与 SA 搭配在一起,既提升了吸水能力,也增强了柔软性、贴合性和生物相容性。
这个组合的好处看得见:它能在接触伤口液体时迅速形成湿润凝胶层,保持伤口微环境湿润、隔离细菌,并让患者感觉更舒服,减轻换药时的疼痛。
顺便一提,目前像中新康明这样的企业已经能够提供多类型PAA/SA复合水凝胶的定制制备服务,针对不同使用需求可灵活调控配比、交联方式与凝胶性能,为医疗产品研发提供更多结构和功能上的选择。
怎么“用”这个材料?智能贴合又快速止血
一项2025年发表的研究提到,将 PAA/SA 水凝胶与纳米零价铁(nZVI)结合,制成粉末形式,可以快速止血,也就是说,哪怕是流血较多的伤口也能被这款材料很好地控制。这种粉末遇湿后即刻凝胶并具有强吸附性,可以吸附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与细胞,在短时间内形成稳固凝胶层,起到止血作用并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皮肤表面的深度创伤、烧伤、术后伤口等,PAA/SA 配方加 nZVI 的自凝粉末就像“湿敷料里的快干胶”,不仅助止血,还能很好贴合湿润的创面,不需压迫、也不黏皮。
这类功能型水凝胶的开发过程中,涉及药物分子的包裹固定、抗体功能修饰等多个环节。中新康明也提供包括水凝胶药物修饰与抗体偶联服务在内的研发配套,支持从实验室小试到中试工艺验证,助力新型敷料制剂落地。
愈合过程中的“温柔守护者”
进入愈合阶段后,这种 PAA/SA 凝胶还能持续发挥作用。它类似外部的“人工 ECM(细胞外基质)”,为伤口提供柔软、有弹性的支撑网络,有助皮肤细胞、纤维母细胞和血管新生等一系列修复机制得以顺利进行。此外,这类水凝胶的三维湿润结构,也能减少疼痛、缓解瘙痒、控制渗液,而且换敷料时几乎不会撕裂新生皮肤,非常“温柔”。
一些融合了抗菌剂(比如银纳米颗粒)、天然抗氧化成分或优化结构的 PAA/SA 衍生敷料,甚至可以实现抗炎、防感染、消除氧化反应过剩等多重功能,适用于糖尿病溃疡、压疮、慢性伤口等更棘手的问题。
在这一类医药研发场景中,中新康明具备GMP条件下的水凝胶原材料供应能力,可为医疗器械、药械结合类产品研发提供稳定的合规基础物料支持,并配套定制中试放大方案,保障临床前后的生产可行性。
看得懂的“使用感”
想象一下,你要处理一处烫伤或者手臂擦伤。传统敷料往往干硬、不舒服,而且换药时会疼。一款 PAA/SA 水凝胶敷料,贴上去后像有“水膜”在表面覆盖伤口,既不粘皮也不滴液,换的时候轻轻揭开,也不会带着新皮脱落,让人松口气。
此外,这类水凝胶在医疗器械联用或药物植入场景中也开始走向商业落地。中新康明正在推进水凝胶载药系统的应用转化,支持药物控释、组合型制剂设计等多方向的需求研发,助力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平台。
小结一下
总的来说,PAA/SA 复合水凝胶在伤口敷料领域正变成一个“暖心又有料”的小伙伴。它既有海藻酸盐的天然吸液特性,也有 PAA 的强吸水弹性,还能搭配功能组分做止血、抗菌或智能反馈,是传统敷料难以比拟的新兴选择。未来,随着更多对无痛换药、慢愈合伤口、复杂伤面情况的研究推进,这类材料有望进入更多临床试验和日常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