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让药物“轻松穿皮”,PVP/壳聚糖复合微针在经皮药物递送里的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12       来源:中新康明


现代医药研发中,如何让药物更安全、高效地“送达”身体所需部位,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传统的口服或注射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总存在一些痛点:口服药物需要经过胃肠道,部分有效成分会被分解吸收率低;注射针头带来的疼痛和交叉感染风险,也让不少人心生畏惧。于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给药方式——经皮药物递送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什么是经皮药物递送?

简单来说,经皮药物递送就是通过皮肤将药物传递进人体的方式。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保护身体的天然屏障,但它同时也是药物进入人体的“难关”。如何突破这个“天然屏障”,让药物顺利进入体内,是关键所在。

微针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创新方案。微针,顾名思义,就是极其细小的针头,比传统注射针细小许多,长度通常只有几百微米,远远小于普通针头。它们可以轻松穿透皮肤表层的角质层,将药物直接送入皮下,避免了痛感和感染风险,同时提升了药物的吸收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团队具备专业的微针制备技术,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和形态的微针产品,支持药物修饰、包裹及抗体偶联等多样化服务,助力医药研发顺利推进。

PVP和壳聚糖复合微针的优势

在微针材料的选择上,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壳聚糖的复合成为了一个“黄金搭档”。为什么这么说?

PVP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成膜性好、易加工、对人体无害,能在皮肤上快速溶解。这意味着,含药微针在刺入皮肤后,能够迅速释放药物,不留废针,使用方便又安全。

壳聚糖则是从天然海洋生物壳体中提取的多糖,天然生物相容性强,还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和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壳聚糖的加入,不仅增强了微针的机械强度,使其更容易穿透皮肤,还可以提升药物的稳定性和粘附性,帮助药物更有效地吸收。

针对不同研发阶段的需求,我们拥有完善的中试放大和GMP生产线,确保每一批微针产品都符合高标准质量要求,满足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前应用的全流程需求。

方便又高效的药物递送方式

相比传统的药片和注射,PVP/壳聚糖复合微针带来了多方面的便利:

首先,微针穿透皮肤无痛感,几乎没有不适,这对于怕针的小孩、老人或者对注射敏感的患者尤其友好。其次,微针能够绕开胃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药物被分解,提升生物利用度,也就是说用更少的药物达到更好的疗效。再者,微针方便携带和保存,特别适合疫苗接种和慢性病用药管理。

此外,由于微针通常是溶解型的,使用后会自然溶解吸收,不产生医疗废物,环保又安全。这一特性尤其适合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疫苗快速接种。

我们能够提供针对药物包裹技术的深度定制服务,帮助药物实现稳定包载和精准释放,满足不同类型药物的递送需求。结合专业的抗体偶联工艺,更能拓展微针载药功能的广度和深度。

医药研发的多种探索方向

目前,PVP/壳聚糖复合微针在药物研发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小分子药物,也逐渐向大分子药物、生物制剂、疫苗等多样化方向扩展。比如蛋白质、肽类药物由于体积较大、易被胃酸破坏,传统口服吸收效果差,微针递送提供了新的途径。

疫苗方面,利用这种微针递送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疫苗的免疫效果,还有利于疫苗的稳定储存和运输,尤其在资源有限的地区有巨大的推广潜力。

我们拥有丰富的微针制备经验,能够针对客户不同的研发阶段,提供从概念设计、工艺开发到批量生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快速响应研发需求,支持医药企业加快产品落地。

未来展望:更智能的微针系统

科学家们还在尝试将PVP/壳聚糖微针与智能传感技术结合,打造“智能微针贴片”。这种贴片不仅能递送药物,还能实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血糖、血压等指标,根据数据调控药物释放速率,实现精准治疗。

随着纳米技术、生物材料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微针产品将更加智能、个性化,真正实现无痛、高效、安全的“皮肤给药”新时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