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P@ALG/HA 复合水凝胶:兼顾抗菌与组织修复的新型策略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中新康明


在烧伤和复杂创面处理中,如何兼顾抗菌、减毒与促修复,一直是医学材料研发的重点。近期,由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郭梓菲、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杨雪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张丽等研究者开展的工作,提出了负载多黏菌素B(PB)的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复合水凝胶(P@ALG/HA),展现了良好的药物缓释、低毒性和显著的促愈合作用,为烧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天然多糖与抗生素的结合思路

海藻酸钠(ALG)因成胶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透明质酸(HA)则能促进细胞黏附与修复。多黏菌素B(PB)抗菌活性强,但因肾毒性限制临床应用。研究者将 PB 包裹在 ALG/HA 三维多孔结构中,使其既能延缓释放、降低毒性,又能借助多糖的生物活性改善局部修复环境。这种“材料+药物”的组合,体现了材料科学与药物治疗的交叉优势。

在实际研发和应用场景中,中新康明能够制备并定制多类型水凝胶材料,并在药物修饰和功能化方面具备成熟经验,例如通过化学改性提升药物与基质的结合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水凝胶的治疗潜力。

缓释体系与毒性降低

实验显示,当 ALG∶HA 比例为 4:1 且 PB 浓度 30 mg/ml 时,所得水凝胶兼具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结构,可实现持续缓释。细胞实验表明,PB 单独使用会降低肾小管细胞活力,而水凝胶负载 PB 后毒性显著减弱。这说明水凝胶不仅延长了药效,还改善了安全性,对于存在副作用的抗菌或抗癌药物都具有借鉴价值。

在类似的药物递送体系中,中新康明可提供水凝胶的药物包裹服务,保证药物在缓释过程中的稳定性与生物活性。这类服务不仅适用于小分子抗生素,还可以延伸至多肽、蛋白及核酸类药物的递送体系。

巨噬细胞极化与信号通路调控

伤口修复依赖免疫调控,巨噬细胞的 M1 型促炎与 M2 型抗炎/修复功能平衡至关重要。研究发现,P@ALG/HA 可显著提高 M2 型比例,并上调 Wnt5a 与 β-catenin 表达,提示其通过 Wnt/β-catenin 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修复型转化。这意味着该材料不仅是药物缓释平台,还能积极调控免疫微环境,加速组织再生。

结合这一机制探索,中新康明还开展了水凝胶与抗体偶联的研发服务,通过在水凝胶表面修饰特定抗体或受体配体,实现更精准的细胞靶向和免疫调控应用,为研究者在炎症疾病和肿瘤免疫治疗方向提供更多工具。

动物实验与临床潜力

在小鼠烧伤模型中,P@ALG/HA 处理组的创面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均优于 PB、单纯 ALG/HA 及对照组,同时创面组织的 M2/M1 比值也显著增加。这表明该材料能够在体内实现抗菌与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为烧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考虑到 PB 在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P@ALG/HA 的成果凸显了其向临床转化的潜力。

在研发向临床转化的关键阶段,中新康明能够提供水凝胶材料的中试放大和 GMP 级生产服务,保证实验室成果能顺利进入产业化环节,为药企和科研机构提供稳定可控的产品供应。

展望与意义

P@ALG/HA 展示了天然多糖与抗生素协同作用的优势:抗菌、减毒、免疫调控三者兼顾。这种设计突破了单一功能材料的局限,迈向多功能治疗平台。未来,它不仅适用于烧伤,还可能应用于慢性溃疡、感染性创面和术后修复等场景。随着机制研究和临床验证的深入,这类材料有望成为医用水凝胶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看,由郭梓菲、张丽等研究团队开发的 P@ALG/HA 复合水凝胶,兼具抗菌和修复双重功能,为烧伤治疗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