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ICG-NV@SeHA水凝胶:智能纳米平台助力胶质瘤精准干预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中新康明


在胶质瘤治疗研究中,提高药物靶向性和杀伤效率一直是核心挑战。近日,由张转转、周旋、陈翠敏、张停琳和高洁等团队完成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纳米囊泡杂化水凝胶——ICG-NV@SeHA,为胶质瘤术后干预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

纳米囊泡与声敏剂的整合

研究团队首先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纳米囊泡(BMSC-NV),再将声敏剂吲哚菁绿(ICG)包载其中形成ICG-NV。这种纳米囊泡不仅能够保护药物不被快速降解,还能被胶质瘤细胞高效摄取,为声动力疗法提供了理想的载体基础。

在此过程中,新康明能够提供水凝胶在药物包裹方面的定制服务,包括将小分子药物或声敏剂稳定封装于纳米水凝胶中,实现高效靶向递送和缓释控制,满足医药研发实验需求。

硒化透明质酸水凝胶的构建

随后,团队以透明质酸为原料,通过氨基化及硒化改性得到硒化透明质酸(SeHA),并与ICG-NV通过空气氧化交联形成水凝胶ICG-NV@SeHA。所得水凝胶呈疏松多孔结构,储能模量高于损耗模量,具备剪切变稀特性,可顺利通过注射器施用。这种结构不仅利于药物局部缓释,还保持了良好的可注射性和稳定性。

中新康明在水凝胶制备中拥有丰富经验,能够提供药物修饰抗体偶联服务,实现药物分子功能化、特异性靶向或结合特定生物分子,为复杂药物体系开发提供解决方案。

联合声动力疗法的杀伤机制

细胞实验显示,ICG-NV@SeHA本身对胶质瘤细胞和神经细胞几乎无毒性,但在联合超声照射时能够显著杀伤GL261胶质瘤细胞。研究者利用活性氧(ROS)探针发现,联合治疗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引发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同时,该体系还诱导了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表现为细胞表面钙网蛋白暴露增加,以及HMGB1和ATP释放量升高,这意味着不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能激活免疫系统,抑制术后复发。

在医药研发中,新康明能够将水凝胶技术应用于中试放大,实现从实验室小试到中等规模生产的顺利过渡,并提供批量供应能力,支持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用量需求。

多功能水凝胶的优势与潜力

ICG-NV@SeHA水凝胶将药物负载、可注射载体、声动力活性和免疫刺激能力整合于一体,在局部治疗和潜在免疫调控上具备优势。其疏松多孔结构和可注射特性,使药物在目标组织中缓慢释放,提升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全身毒性。在医药研发领域,这类纳米囊泡杂化水凝胶正成为肿瘤治疗创新设计的重要方向,为多维度、智能化干预提供了平台。

同时,新康明提供符合GMP标准的水凝胶制备与定制服务,确保产品质量可控、可追溯,并能按需大批量生产,满足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的严苛要求。

研究前景与应用展望

虽然目前研究仅限于体外实验,但张转转和周旋等团队指出,后续需在动物模型中进一步验证水凝胶的体内疗效、靶向性、缓释行为及长期免疫效应。这种多功能纳米水凝胶展示了材料学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潜力,也体现了现代肿瘤治疗从单一杀伤向综合调控发展的趋势。未来,类似的纳米囊泡杂化水凝胶有望成为胶质瘤及其他难治性肿瘤术后干预的新型工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