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活体蛭弧菌×3D打印:TDBG水凝胶引领耐药伤口治疗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5-08-28       来源:中新康明


在抗药性细菌感染日益严重的当下,传统抗生素疗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郭婉婷、贾学丽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案——基于3D打印技术的蛭弧菌水凝胶(TDBG),为解决放射烧伤合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蛭弧菌的独特优势

蛭弧菌(Bdellovibrio-and-like organisms, BALO)是一类天然掠食性细菌,能够主动侵入革兰阴性细菌的周质空间,破坏宿主菌结构并裂解其细胞,被誉为“活体抗生素”。与传统抗生素不同,蛭弧菌不受耐药性影响,对真核细胞无毒,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其在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潜力。

类似地,中新康明能够制备和定制各类水凝胶产品,为活体生物药提供载体支持,在药物修饰领域,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水凝胶进行功能化改造,实现药物缓释或靶向化递送。


3D打印技术的引入

传统的蛭弧菌应用面临易流失、失活、难以适应复杂伤口形状等问题。为克服这些挑战,研究团队将3D打印技术与蛭弧菌结合,开发出基于明胶、海藻酸钠和活化蛭弧菌悬液的生物墨水,利用生物3D打印机(Regenova Sparrow)将其打印成适应伤口形状的个性化水凝胶贴片。水凝胶的三维多孔结构不仅为蛭弧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还能有效保持其活性,确保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中新康明可提供水凝胶在药物包裹方面的定制服务,通过精准控制孔隙结构和化学环境,实现小分子药物或大分子生物药物的高效载入与可控释放,满足复杂医药研发需求。

体外与动物实验验证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蛭弧菌对MRAB具有高效的捕食能力,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到蛭弧菌侵入并裂解MRAB的全过程。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和皮肤黏附性,能紧密贴合复杂伤口表面,且血液相容性良好,适合作为伤口敷料。在动物实验中,建立了放射烧伤合并MRAB感染的小鼠模型,TDBG治疗组在第14天伤口闭合率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并且炎症反应明显减轻。

在这一环节,中新康明的水凝胶产品同样可进行抗体偶联服务,通过共价偶联或物理吸附方式,将功能性抗体整合至水凝胶载体中,实现特定靶点识别和靶向药物释放,为生物药物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将活体蛭弧菌与3D打印技术结合,开发出适用于放射烧伤合并耐药菌感染的个性化治疗制剂,拓宽了活体生物药的应用范围,为耐药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验证,TDBG有望在其他复杂伤口感染治疗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推动活体生物药的临床转化。

与此同时,中新康明的水凝胶产品可按GMP标准批量生产和供应,满足临床和医药研发对高品质载体的需求,支持创新疗法的产业化落地。


总结

3D打印蛭弧菌水凝胶(TDBG)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案,展示了在抗耐药性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将活体蛭弧菌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不仅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还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