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聚乙二醇基SSD水凝胶:革新口腔溃疡治疗的智能载药新材料

发布时间:2025-08-25       来源:中新康明


口腔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因其反复发作、疼痛剧烈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高效、安全地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成为新型局部治疗材料研发的关键方向。近期,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颌面外科洪咏龙团队及其合作单位针对这一难题,制备了一种负载醋酸地塞米松的聚乙二醇基复合水凝胶(SSD水凝胶),并对其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聚乙二醇基水凝胶的材料优势

聚乙二醇(PEG)基水凝胶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柔韧的机械性能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领域。此次研究利用四臂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活性酯(Tetra-PEG-SS)与四臂聚乙二醇氨基(Tetra-PEG-NH₂)通过快速氨解反应形成交联网络,构建出具有均匀三维多孔结构的水凝胶骨架。这种结构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机械强度,也保证了药物的均匀分布和持续释放。

此外,该水凝胶在人工唾液环境中展现出理想的溶胀特性和降解速率,能够在口腔复杂湿润环境下迅速溶胀并保持黏附,确保药物停留时间与口腔溃疡愈合周期相匹配,从而实现高效的局部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像中新康明这样的企业,具备成熟的水凝胶产品制备和定制能力,能够根据研发需求灵活调整配方和工艺,以满足不同药物修饰的要求,实现高效的药物结合和释放控制。

醋酸地塞米松的负载与作用机制

醋酸地塞米松作为一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通过将其负载到聚乙二醇基水凝胶中,既利用了药物本身抑制炎症的优势,又通过水凝胶的黏附和控释性能,增强了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局部浓度和持续作用时间,降低了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风险。

在本研究中,SSD水凝胶中醋酸地塞米松的浓度控制在0.025%,通过体外细胞活力检测和细胞活/死染色确认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良好生物相容性,细胞存活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未见明显毒性表现,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安全基础。

在制备过程中,中新康明能够提供专业的药物包裹服务,通过调控材料结构和工艺条件,实现对活性成分的高效封装,进一步提升药物释放的精准度和持续性。

体内实验验证与疗效观察

为进一步评估SSD水凝胶的治疗效果,研究团队采用8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口腔溃疡模型,分为实验组(SSD水凝胶)、对照组(不含药物的SS水凝胶)及空白组(无处理)。实验结果显示,SSD水凝胶组在术后第5天创面愈合明显优于对照及空白组,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上皮结构修复较为完整,创面长度和深度显著降低。

这些体内数据表明,负载醋酸地塞米松的PEG基水凝胶不仅有效缓解局部炎症,还促进了组织再生和愈合过程,体现了材料与药物协同作用的潜力。

针对临床前研究和小规模试验的需求,中新康明具备中试放大能力,能够协助客户将实验室配方稳定放大至工业中试规模,为后续临床和商业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一致性。

研发意义与未来展望

此次聚乙二醇基SSD水凝胶的研发突破了传统口腔溃疡治疗中药物难以精准定位、滞留时间短的问题。水凝胶具备快速原位成胶能力和可注射性,方便临床操作,且机械性能与黏附性均达到良好水平,保障了治疗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医药行业对生产环境的严格要求,中新康明具备GMP标准生产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水凝胶产品批量供应,保障每批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助力医药产品顺利进入临床和市场。

同时,随着口腔局部治疗需求的多样化,该类水凝胶平台有望扩展应用于更多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黏膜炎症及创伤修复等领域,成为功能化药物递送与组织修复的有力工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