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创面的治疗难点在于同时实现有效抗菌和促进组织再生。特别是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菌株,传统棉质纱布缺乏主动灭菌能力,频繁更换甚至会加重创面损伤。近年来,冷大气压等离子体活化水(PAW)因其广谱杀菌且不易诱导耐药,成为抗菌研究的新亮点。
沈阳医学院谭亚东团队将PAW负载于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酸(PAA)复合水凝胶中,开发出PAW@Gel复合敷料,实现了创面杀菌与组织修复的协同效应。
PAW含丰富的活性氧、氮物种,能够非选择性杀灭细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突破了传统抗生素的限制。但PAW活性易衰减且直接使用时对细胞有一定毒性,限制了其临床推广。
因此,如何稳定PAW活性并减少其细胞毒性,是推广应用的关键。
PEI/PAA水凝胶通过互穿网络结构,具备良好柔韧性和黏附性,能稳定包载PAW,实现缓释功能,延长其杀菌活性时间。同时,水凝胶的pH响应和吸湿特性,使其能适应创面复杂的微环境,增强敷料的智能化表现。这一载体不仅保护了活性成分,也为细胞提供了三维支撑,促进细胞粘附和生长。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PAW@Gel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单独使用PAW或空载凝胶,且组织学分析证实该组创面炎症反应减轻,胶原沉积和皮肤附属结构再生更充分。
这一协同效应源于PAW快速杀菌,抑制感染的同时,PEI/PAA凝胶通过其三维结构维持湿润环境,促进细胞迁移与再生,三者协作打造有利于修复的生理环境。细胞实验也表明,水凝胶有效降低了PAW的细胞毒性,保障了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和增殖。
总体而言,这项来自谭亚东及其团队的研究,不仅在材料复合策略上展示了创新性,更在感染性创面治疗领域中,提供了具备实践价值的新路径。在抗菌药物持续失效的大背景下,像PAW@Gel这样整合了物理平台与生物机制的材料体系,或许将成为下一代智能敷料的关键形态,推动创面管理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