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高效递送“黑科技”——UiO-66@PEG,打通蛋白与核酸疗法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中新康明


在药物研发领域,蛋白和核酸类药物被誉为未来治疗的主力军。不论是mRNA疫苗、siRNA干扰,还是蛋白替代治疗,它们都指向精准医疗的核心。然而,这些“潜力股”也有一个共同难题——它们太“娇贵”了,怕酶、怕光、怕高温,进入体内后一不小心就会“阵亡”在半路上。如何让它们安安全全地送达目标细胞,一直是科研圈绞尽脑汁的事。

这时候,UiO-66@PEG就闪亮登场了。

UiO-66@PEG 是啥?它凭什么火?

UiO-66 是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由锆离子和对苯二甲酸组装而成,结构稳定、孔隙丰富,有“纳米笼子”之称。而当我们给它外面“穿”上一层聚乙二醇(PEG)之后,就得到了升级版的 UiO-66@PEG,它兼具高载药能力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简单来说,UiO-66@PEG就像一个“高智商物流员”——内部空间大,能装蛋白、装RNA;外壳亲水不惹事,在血液里悄悄行进,不激起免疫风波;而到达目标后,它还能通过刺激响应机制(如酸性环境)精准释放货物,堪称“聪明又可靠”。

在这一领域,中新康明可为科研团队和企业定制合成UiO-66@PEG材料,支持多种结构参数调整与表面功能修饰,满足不同药物分子尺寸与亲疏水性的包载需求,为研发提供灵活而专业的材料基础。

蛋白递送:给大分子药物一个“隐身斗篷”

蛋白类药物因为结构复杂、分子大,往往面临难穿细胞膜、易被酶降解的问题。UiO-66@PEG 的纳米孔就像为蛋白量身定做的小房间,不仅能有效包载,还能保护其不被外界环境破坏。

更妙的是,PEG包覆的外层能延长材料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避免被肝脏和肾脏快速清除。这就像是给蛋白穿上了一件隐身斗篷,在体内“潜行”更久,从而提高治疗效率。近年来,研究人员已将胰岛素、干扰素等功能蛋白装载到UiO-66@PEG中,并实现了持续稳定的释放效果,为蛋白类药物开发打开了新大门。

针对蛋白类药物递送需求,中新康明具备成熟的UiO-66@PEG药物包裹工艺,不仅可调控载药率,还可实现不同类型蛋白分子的缓释与靶向加载,为复杂大分子运输提供支持。

核酸递送:mRNA 和 siRNA 的“专车快递”

相比蛋白,核酸类药物更“娇气”,尤其是mRNA和siRNA,既要防止被核酸酶分解,又得确保进入细胞后不被免疫系统识别攻击。UiO-66@PEG恰好能解决这些痛点。

一方面,UiO-66结构中的锆离子对磷酸骨架有亲和力,能与mRNA或siRNA稳定结合;另一方面,PEG的修饰极大地减少了免疫激活风险,保证了安全性。更进一步的策略还可以将材料表面修饰上细胞识别分子,实现靶向进入癌细胞、免疫细胞甚至肝细胞,避免“误投”。

中新康明还可提供UiO-66@PEG的抗体偶联服务,实现材料与靶向配体或功能分子的精准连接,帮助药物载体直达特定细胞类型,大幅提升递送效率。

从实验室到临床,它正在“上路”

目前,UiO-66@PEG在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良好的体内稳定性、靶向性与药效表现。虽然距离临床应用还有距离,但相关研究正在快速推进。它不仅被用来递送抗肿瘤蛋白,还用于CRISPR系统的gRNA递送、抗病毒siRNA运输等,正在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实际治疗的桥梁。

在这一过程中,中新康明可提供UiO-66@PEG的中试放大生产服务,支持从克级实验室样品到公斤级工业批量过渡,并确保质量可控与稳定供应,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写在最后

蛋白和核酸疗法的未来是一条星辰大海的路,而在这条路上,UiO-66@PEG正以它独特的优势,帮助科学家们一点点攻克递送难题。从实验台到病床,从模型鼠到病患身上,这种新型材料正在一步步地,将“可能”变为“可用”。

如果说药物是精准医疗的“子弹”,那么UiO-66@PEG,就是那把高性能“狙击枪”。未来,它还将带来多少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