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微型药仓”UiO-66-NH₂,让药物释放更聪明、更高效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中新康明


在药物研发这条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路上,药效不够持久、副作用大、靶向性差等老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而近年来,一种叫作UiO-66-NH₂的材料,凭借其“聪明”的结构和“贴心”的功能,逐渐成为新一代药物载体和控释系统的明星选手。

什么是UiO-66-NH₂?先认识一下这个“硬核玩家”

UiO-66-NH₂是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拥有类似“3D小笼子”的多孔结构,能高效装载大量药物分子。相比普通MOF,它在结构上引入了氨基(–NH₂)功能团,不仅增强了药物相容性,还方便表面修饰,实现精准、可控释放。既能“装药”,又能“管药”,让它成为药物递送和控释系统中的明星材料。

目前,中新康明已实现UiO-66-NH₂材料从实验室制备到中试放大的全流程开发,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粒径、分散体系和表面改性类型的产品,具备大批量生产与稳定供应的能力

高效装载,让药物更“听话”

传统的药物载体,有时就像漏水的口袋,不仅装得少,还容易跑掉。而UiO-66-NH₂的“纳米仓库”结构解决了这个难题。

比如在针对难溶性药物的研发中,科学家们发现,把药物分子引入UiO-66-NH₂的孔隙结构中,不仅能提升药物的稳定性,还能显著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药物被“装”进去之后,不会随便泄露,而是在特定的生理条件下逐步释放,这种“定时投放”的方式,可以让药效更加稳定持久,减少给药频率,患者体验也大大提升。

在此类药物包裹方向,中新康明可提供基于UiO-66-NH₂结构的药物高负载包覆服务,涵盖小分子药物、寡核苷酸、蛋白等类型,适用于不同释放环境的工艺优化需求。

智能释放,不再“瞎投药”

UiO-66-NH₂在控释系统中表现出色,可通过调节孔径、表面修饰或引入pH响应机制,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相比传统“撒胡椒面”式给药,它能根据环境“按需释放”。例如,将其设计为在酸性环境下易降解,进入胃部稳定,进入肿瘤组织则快速释放药物,从而实现更精准、安全的治疗。

中新康明也提供UiO-66-NH₂的抗体偶联和靶向修饰服务,能够实现材料在特定病灶位置的精准释放,适配多种靶点识别机制,助力构建更具智能性的控释系统。

多重修饰,“量身定制”更贴合需求

得益于氨基官能团的存在,UiO-66-NH₂还能和各种生物分子、靶向配体“牵手”。比如,科学家们可以在其表面修饰上抗体、小分子配体或者肽类,来实现靶向识别功能——药物就像装上了GPS,直奔病灶,不误伤正常组织。

这种“个性化订制”让它在癌症治疗、炎症调节、抗菌药物递送等多个细分领域里大放异彩。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药物盒子”,而是一个会识别、会判断、会行动的“智能胶囊”。

针对科研和临床前研究的不同阶段,中新康明可提供UiO-66-NH₂在药物修饰方面的定制开发,支持规模化纯化、表征、稳定性验证等工艺流程,服务贯穿整个研发周期。

总结一下

在未来的药物研发中,想要做到少投药、准定位、长效释放、低副作用,就必须依赖像UiO-66-NH₂这样聪明又可靠的载体材料。它的出现,正逐步推动“传统药物”向“智能药物系统”过渡,也为个性化医疗和靶向治疗打开了更宽的通道。

当前,中新康明正与多家科研院所及药企合作,提供UiO-66-NH₂的中试放大、批量供应及联合开发服务,致力于推动该材料在真实应用场景中的转化落地。

所以说,UiO-66-NH₂并不只是一个实验室里的材料,它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悄悄改变我们对“吃药”这件事的认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