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2-AM改性PAMAM|胃癌基因治疗的新希望,纳米快递员全能升级

发布时间:2025-06-13       来源:中新康明


在癌症治疗的道路上,基因治疗正变得越来越“香”。不像传统化疗那样“一刀切”,基因治疗更像是一位精准的指挥官,直接瞄准致病根源——DNA层面动手,副作用小、耐药性低,还能因“人”制宜。听上去是不是很理想?但现实却有点骨感:想要把基因顺利“投递”到目标细胞,不是一件容易事。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给力的“快递员”——基因载体。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就是被称为“纳米树”的PAMAM树枝状聚合物(Polyamidoamine Dendrimer)。尤其是经过2-氨基咪唑(2-AM)修饰的版本,最近在胃癌基因治疗上的表现,可谓“亮眼”。

PAMAM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值得期待?

PAMAM的结构就像一棵层层分叉的纳米树。它不仅分支丰富,而且表面布满了可以修饰的活性基团,就像一个可以“私人定制”的平台。这样的结构非常适合包裹DNA或RNA,保护它们不被体内“安检”系统识别并销毁。

不过传统的PAMAM也有短板,比如穿膜能力一般、容易被内吞后困在细胞的“垃圾桶”——内体/溶酶体中。这就像快递投递到大门口,却进不了屋,还被当成垃圾处理了,实在可惜。

为了更好地发挥PAMAM的递送潜力,科研人员对它进行了多种修饰。比如我们中新康明目前可批量制备的各类改性PAMAM,包括胍基、咪唑基、季铵盐、PEG链等不同形式,都是基于具体应用需求进行结构优化和功能定制的。我们具备公斤级产量的稳定供应能力,并致力于推动这些材料在实际场景中落地转化。

给PAMAM“化个妆”,它的基因递送能力会大变样?

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一次巧妙的尝试:他们在G2代的PAMAM表面,嫁接了一种叫2-氨基咪唑(2-AM)的小分子。为什么选它?简单说,2-AM是一个“多面手”:

它有亲和DNA的本事,可以把DNA“抱紧”不松手;

它还能帮助PAMAM“逃离”细胞内部的内体陷阱;

最关键,它不怎么“惹事”,基本没有增加毒性。

此外,团队还做了对比实验,用了单独的咪唑基(M)来修饰PAMAM,也测试了更高代的PAMAM(G5)。结果发现,G2-AM在转染效率和细胞杀伤效果上都碾压其他版本,在胃腺癌细胞里表现尤其优异。

应用潜力:为什么值得重视?

说白了,这种2-AM修饰的PAMAM,就像是量身定做的“智能快递车”:

它知道怎么更高效地抓住DNA;

它会“敲门”进入目标细胞;

被吞进去后,它还能想办法“破窗”逃出溶酶体,成功完成投递任务。

这套组合拳,不仅在细胞实验中表现出色,在体内模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转染效果。这意味着,它不仅“纸面实力”强,还有实际操作性。对于胃癌这样治疗难度较高的癌种来说,无疑是一线希望。

结语:材料不止是材料,它是解决方案的起点

这次的2-AM修饰PAMAM故事,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它背后反映的是一个趋势: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推动精准医疗的落地。也许不久的将来,像PAMAM这样的纳米“快递员”,将成为医院和实验室中的常驻成员,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