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免疫治疗为其带来新希望,但如何实现局部高效杀伤并激活持久免疫仍是挑战。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师媛团队设计了一种集蜂毒肽、锰离子和白细胞介素-15(IL-15)于一体的肿瘤微环境响应型水凝胶(IL-15@MRMn),实现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治疗和免疫记忆诱导,提供了创新思路。
作为专业水凝胶制备和定制企业,中新康明具备成熟的合成工艺和多样化定制能力,能够针对这类复杂功能性水凝胶,提供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满足医药研发的多阶段需求。
研究利用RADA32多肽自组装形成水凝胶骨架,蜂毒肽通过MMP-2/9敏感酶切序列共价连接,实现蜂毒肽在正常组织中的“毒性屏蔽”与肿瘤环境中的“定点释放”,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锰离子激活抗原呈递细胞(APCs)cGAS-STING通路,增强肿瘤抗原交叉呈递,促进免疫应答。IL-15促进NK细胞和CD8⁺效应T细胞增殖,并诱导记忆T细胞形成,强化免疫记忆。三者结合构建了“杀伤-激活-记忆”协同治疗平台。
针对这类多功能水凝胶产品,中新康明不仅能够提供基础材料的精确定制,还能实现药物修饰与包裹工艺的开发,支持功能分子的稳定负载与控制释放,助力药效最大化。
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水凝胶呈蜂窝状三维结构,快速成胶。蛋白酶K诱导释放实验表明蜂毒肽、锰离子和IL-15可持续释放7天以上,保障长期局部药效。
溶血实验显示蜂毒肽包裹于水凝胶后,溶血毒性显著降低,安全性提高;水凝胶对宫颈癌细胞呈浓度依赖性杀伤效果。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实验显示含锰离子水凝胶显著提升成熟标志物CD80、CD86、MHC-II表达,Western blot确认锰离子激活了cGAS-STING通路。M2型巨噬细胞在锰离子水凝胶作用下向抗肿瘤M1型极化。
IL-15与锰离子和蜂毒肽协同作用,促进CD8⁺T细胞增殖及活化标记CD69表达,增强细胞毒性免疫活性。
中新康明具备完善的抗体偶联技术服务,能够将抗体精准连接至水凝胶载体,提升靶向治疗效果,并通过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偶联效率与稳定性,符合医药研发标准。
在U14宫颈癌皮下模型中,单次瘤内注射IL-15@MRMn水凝胶,肿瘤至第20天几乎完全消退,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蜂毒肽或锰离子组。小鼠体重稳定,表明系统毒性低。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显示,治疗组成熟树突状细胞、CD69⁺CD8⁺T细胞、IFN-γ⁺CD8⁺T细胞及活化NK细胞比例显著提升,免疫抑制性M2型巨噬细胞下降,免疫环境被有效逆转,增强抗肿瘤免疫力。
为了支持此类产品从实验室到临床的顺利转化,中新康明提供中试放大服务,结合GMP标准化生产体系,保证产品在放大过程中的一致性与安全性,为后续临床及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治愈小鼠45天后再次接种U14肿瘤细胞,IL-15@MRMn组肿瘤生长显著受控,30%小鼠实现无瘤长期生存。
脾脏检测发现中央记忆T细胞(CD44⁺CD62L⁺)比例显著升高,说明水凝胶诱导了持久免疫记忆。复发肿瘤组织中丰富的CD8⁺T细胞浸润,显示记忆T细胞具备快速应答功能,能有效防止肿瘤复发。
基于丰富的水凝胶制备经验,中新康明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和稳定供应,满足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对产能的严苛要求,积极推动创新药物及治疗平台的落地。
师媛团队(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提出的IL-15@MRMn水凝胶,通过肿瘤微环境响应实现局部杀伤,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并诱导记忆形成,综合提升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及长期预防能力。该材料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低系统毒性。
这一多功能水凝胶平台不仅为宫颈癌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也为其他实体瘤免疫材料设计提供借鉴。未来随着机制深入研究及临床转化推进,有望成为精准肿瘤免疫治疗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