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始终面临着药物递送效率低、毒副作用大和耐药性强等难题。为了实现更精准、更安全的药物输送方式,脂质体(Liposomes)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释放特性以及良好的靶向潜力,已成为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其中,DPPC与DOPE作为两种功能差异显著的磷脂材料,在肺癌靶向治疗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
一、DPPC脂质体:稳定与控释兼具的递药平台
DPPC脂质体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饱和脂肪酸链,具有出色的膜稳定性和热敏响应特性。DPPC的相转变温度约为41°C,接近肿瘤组织常见的高温环境,使其在“热触发药物释放系统”中展现独特优势。
高稳定性与优异生物相容性
DPPC脂质体在体内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可有效避免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早期泄漏。同时,DPPC作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与肺组织具有天然亲和力,可提高脂质体在肺部的滞留率和药物分布效率。
热敏控释特性
在局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如肿瘤高温区或外部加温刺激),DPPC脂质体膜结构会发生相变,从而促进包载药物的快速释放。这种特性使其非常适用于肺癌等实体瘤的局部化学治疗,有助于提升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并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广泛的药物适配性
DPPC脂质体能够包载多种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多柔比星、顺铂)以及小分子靶向药,为药物提供保护、延长半衰期,同时提高肿瘤靶向性。
二、DOPE脂质体:pH响应调控下的智能释放系统
DOPE脂质体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pH响应特性。DOPE是一种典型的锥形磷脂,在中性环境中可稳定形成双层脂质体,而在酸性条件下(如肿瘤微环境或胞内内涵体中),DOPE倾向形成六方相(HⅡ相)结构,从而导致脂质体膜结构不稳定并释放载药内容物。
酸敏感性与胞内释放效率
肿瘤组织及癌细胞内环境通常呈弱酸性(pH≈6.5~5.5),DOPE脂质体在这种环境下会自发发生相结构转变,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这种pH触发机制有助于克服肿瘤细胞膜的阻隔效应,提高药物胞内摄取率。
提高肺癌靶向治疗的递送效率
DOPE脂质体常与其他结构脂质(如DPPC、DSPC或阳离子脂质DOTAP)复配使用,以平衡体系稳定性与释放灵敏度。研究表明,含DOPE的pH响应脂质体在递送紫杉醇(PTX)、siRNA、mRNA等药物时,均能显著提高药物在肺癌细胞中的积聚与释放效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
智能化与可调控性
通过调节DOPE含量或与PEG化脂质(如DMG-PEG2000、DSPE-PEG2000)共组装,可实现脂质体循环时间与释放速率的双重调控,为个性化药物递送提供灵活方案。
三、DPPC与DOPE脂质体的协同机制
DPPC与DOPE在脂质体体系中形成互补:
DPPC提供结构稳定性与热敏特性;
DOPE赋予体系酸敏感性与高释放效率。
这种“稳定-响应”协同机制,可在肺癌复杂微环境中实现精准定位与按需释放:脂质体在血液循环中保持完整,抵达肿瘤部位后通过pH或温度变化触发释放,从而提升药物利用率并降低非靶向毒性。
四、中新康明:从脂质原料到脂质体工艺的全流程赋能
中新康明深耕脂质材料与递送体系领域多年,已建立完整的从原料研发到工艺放大的一体化平台,具备公斤级脂质生产能力与脂质体制备技术服务能力。
公斤级高纯脂质生产能力
提供包括DPPC、DOPE、DSPC、DMG-PEG2000等多种药用级脂质;
采用GMP标准的合成与纯化工艺,纯度可达≥99%;
提供HPLC、MS、NMR、GC等全套质量检测报告,确保原料稳定可追溯。
脂质载体处方与工艺开发服务
提供脂质体药物配方筛选、粒径调控、包封率提升、释放动力学优化等服务;
可针对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靶向体系定制脂质配比方案;
拥有微流控与高压均质双平台,支持从毫克级到公斤级的工艺验证。
脂质体中试放大与产业转化支持
提供从实验室到中试规模的连续化工艺放大服务;
具备封闭式制备设备与无菌灌装条件,符合IND申报与CMC要求;
支持技术转移与联合开发,帮助合作伙伴加速从概念验证到产品上市。
文献参考:
“红细胞与脂质体药物共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靶向治疗肺癌的研究”
键词: 脂质体;红细胞;血小板膜;红细胞搭便车技术;药物递送系统;
专辑:工程科技Ⅰ辑;医药卫生科技
专题:有机化工;肿瘤学;药学
DOI:10.27648/d.cnki.gzxhu.2023.000394
节选:DOPE 是一种阳离子类脂,在酸性环境下结构不稳定,而肿瘤微环境的pH为弱酸性,因此 DOPE 参与制备的 Lipo 能够靶向肿瘤组织释放药物,因此本研究制备了两种类型的 Lipo:DPPC脂质体(Lip0-DPPC)和pH响应的DOPE脂质体(Lip0-DOPE)。由于 Lipo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Lipo可粘附在 RBCS表面或与 RBCS膜融合。受这一自然特性的启发,本研究制备了两种ipo与RBC 进行不同方式的结合(粘附/融合),而Lipo和RBCS之间的结合方式(粘附/融合)由体外干预条件来调节。
PLM修饰 Lipo后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靶向性,PLM的特性能够在血液循环中靶向捕捉 CTCs,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转移,并且对于预防肿瘤复发有很好的前景。通过RH技术使PLM-lipo粘附至RBCs膜上能够使RBC-PLMlipo 循环至肺部时由于毛细血管外力的挤压而将 PM-lipo 脱落至肺部,大幅提高肺部的靶向性,同时还能提高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减少肝脾的清除以降低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因此PLM与RH技术的联用能够提升现有的Lipo载药系统的生物利用度,将血细胞的优势赋予 Lipo 后改善其靶向性不足和半衰期短的缺陷,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一种新方式,也为自体血细胞载药技术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发展打下前期基础。
五、结语:推动国产脂质体平台走向国际化
DPPC与DOPE脂质体的联合应用为肺癌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其在药物递送效率、控释性能和组织靶向性方面的显著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与药企认可。
中新康明凭借深厚的脂质材料研发积累与工艺工程能力,正积极推动脂质体药物的规模化制备与国产化替代。未来,公司将继续携手科研机构与生物制药企业,共同加速脂质体平台在抗肿瘤、基因治疗、mRNA疫苗等领域的转化落地,为精准医疗时代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递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