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杜仲水凝胶:激活骨修复新通路的智能透皮载体

发布时间:2025-07-25       来源:中新康明


骨折,从来不只是简单的骨头裂开。它所带来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是后期难以愈合,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骨折不连”或“延迟愈合”,一直是临床骨科治疗中的顽疾。传统的口服药、外用贴膏在效果、吸收效率与患者依从性方面都存在短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基于“中药+水凝胶”技术融合的新型材料——杜仲水凝胶,正逐渐显现出突破性潜力。

杜仲:传统智慧的新使命

杜仲,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材,自古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如杜仲酚类、环烯醚萜类、绿原酸等,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已有明确证据。

然而,将杜仲用于现代骨科治疗仍面临实际问题。口服途径受限于代谢损失、作用慢;传统外用贴敷则存在渗透力弱、有效成分释放不稳定等弊端。这些难题催生了对更高效载体的探索。

作为一家专注于功能性材料应用开发的企业,中新康明可提供水凝胶类产品的定制制备服务,包括药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与凝胶化设计,支持从原料选择到复配优化的全过程开发,帮助实现中药现代化转型。

水凝胶:柔软而精准的“药物载体”

水凝胶具有高含水量和良好生物相容性,能贴合组织、缓释药物、延长作用时间。将杜仲与水凝胶结合,开辟了中药透皮递送新路径,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采用BanGel专利技术制备的杜仲水凝胶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优异药效,尤其在骨折大鼠模型中,局部使用可显著缓解肿胀和疼痛,并有效加速骨折修复进程。

针对不同药物的包载特性,中新康明具备水凝胶系统的结构调控与药物包裹服务,支持多类型小分子、中药提取物或蛋白类活性因子的稳定包封,提升治疗效率和控释性能,满足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递送需求。

骨修复:不只是“接上”,更要“长好”

骨折修复并不是单纯的骨头连接,而是涉及成骨与破骨平衡的重建。这是一种动态而复杂的过程,受信号通路、细胞活性和局部微环境共同调控。杜仲水凝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个“药膏”,更是一个作用于分子机制层面的活性系统。

研究显示,该水凝胶能够激活AKT1/β-catenin信号轴,这是调控成骨细胞分化、骨基质沉积等关键环节的核心通路。在这个基础上,RUNX2这一“骨形成的主力转录因子”被有效激活,使得骨组织的再生速度与质量大幅提高。同时,该体系还能下调RANKL/OPG比值,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实现骨代谢的良性平衡。

在分子机制研究与验证方面,中新康明支持基于水凝胶平台的抗体偶联体系开发,可协助客户将功能性抗体/多肽偶联至水凝胶网络中,提升靶点识别能力,并开展后续的活体验证及蛋白表达分析等配套服务。

应用前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边界

杜仲水凝胶通过局部缓释递送,规避首过效应和系统副作用,药效更快、骨痂形成更早且质量更高。相比传统用药,其靶向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该技术不仅为中药制剂现代化提供了范本,也重塑了骨科药物研发思路。

未来,杜仲水凝胶有望拓展至骨质疏松、人工关节术后等多种骨修复场景,展现广阔应用潜力。

针对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关键步骤,中新康明还提供水凝胶产品的中试放大与批量制备服务,覆盖从小试优化到公斤级放大工艺验证,满足药企、科研单位及应用机构对样品一致性与规模稳定性的双重需求。

展望:科技与传统的深度共振

杜仲水凝胶的推广应用仍需长期系统评估,包括生物安全性、释放机制和临床前毒理学验证。同时,有效成分的透皮机制、多物种模型验证及药效网络构建也是未来重点。

它不仅是材料科学的进步,更体现了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代表柔性递送、天然活性与分子精准的未来,用“软科技”温和高效地革新传统治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