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TMC微球革新口服生物药,蛋白药不再只能打针!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中新康明


“吃药”看似简单,但对胰岛素、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药物来说却很难。这类药物结构复杂,进入胃里就被酸性环境和酶迅速破坏,难以被吸收,只能通过注射给药。可谁不希望少打针、多吃药呢?让蛋白类药物能够安全有效地口服,一直是制药领域追求的梦想,旨在为患者提供更温和便捷的治疗方式。

让蛋白药乖乖“穿越”肠道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口服蛋白、肽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宛如闯关游戏。第一关是胃酸,能破坏大量药物;第二关是消化酶,继续分解;最后还得通过小肠的肠道上皮屏障,这道天然防火墙对大分子药物尤为严格,阻止它们进入血液。就像带着重要快递经过三重安检,每关都可能被拆毁,导致药物难以到达目标部位。

因此,如何保护药物在胃肠道中不被破坏,顺利穿越各种屏障,实现有效吸收,是当前药物递送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中新康明能为您提供高质量季铵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定制服务,针对不同药物特性,量身设计微球配方,确保药物包裹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季铵化壳聚糖微球:药物的“隐身衣+通关卡”

科学家将目光投向天然改性材料——季铵化壳聚糖(TMC)。TMC带正电荷,黏性强,且在胃肠环境中稳定,不怕酸和酶。制成微球后,TMC能包裹药物,像“隐身衣”保护药物免受胃酸破坏,同时充当“VIP通行证”,帮助药物通过肠道上皮屏障。

TMC的强黏附性让微球牢牢贴附肠道黏膜,延长药物停留时间,提高吸收率。更重要的是,TMC还能打开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悄悄为大分子药物打开通道,实现高效口服递送。

针对药物的特殊修饰需求,中新康明提供药物修饰与抗体偶联的专业服务,可在微球表面接枝多种靶向分子或保护基团,提升药物的稳定性和靶向能力。

胰岛素、疫苗、干扰素……它都能“保驾护航”

季铵化壳聚糖(TMC)微球在胰岛素口服递送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包裹在TMC微球中的胰岛素能有效抵御胃酸降解,并通过“撬开”肠道上皮,提高吸收率,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便捷的治疗方式。

不仅胰岛素,口服疫苗、干扰素和肽类激素等易降解大分子药物也能借助TMC微球的保护与助力,实现高效吸收。未来,打针疫苗或可被口服药物替代,大幅提升接种便利性和患者依从性,开启全新给药时代。

从实验室配方开发到中试放大生产,中新康明拥有成熟的工艺平台,能够实现季铵化壳聚糖微球的稳定放大和批量供应,满足研发及商业规模需求。

温和、天然、好加工,研发者爱不释手

相比人工合成高分子载体,TMC优势突出:源自天然,安全温和,无毒无积累,降解产物无害。其电荷、粒径和表面修饰灵活可调,便于个性化设计。

制备微球时,TMC能与多种交联剂(如TPP、Ca²⁺)温和反应,无需高温或有机溶剂,最大程度保护药物活性,特别适合敏感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

中新康明还支持多样的药物包裹技术,从水溶性大分子到疏水性小分子,均可精准包载,同时提供包载效率和释放动力学的优化服务,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一小颗微球,可能改变整个治疗方式

口服蛋白药和肽类药正从梦想走向现实,季铵化壳聚糖微球以其保护性、渗透性和黏附性,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材料。它融合了材料科学、制药工程与生物学,代表了药物递送向“舒适化、精准化”发展的趋势。

未来,患者或无需打针,只需服下一颗“聪明药丸”,即可实现安全高效治疗。这背后,正是季铵化壳聚糖微球默默推动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可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