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以毒攻毒”?Cancer膜@NPs开启肿瘤免疫治疗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中新康明


在肿瘤治疗的战场上,我们一直在寻找更聪明、更精准的“武器”。传统的化疗就像地毯式轰炸,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靶向治疗虽然精准,但耐药问题难以避免;而近年来大热的免疫治疗,则试图唤醒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自我救赎”。不过,如何让免疫系统精准识别肿瘤、有效启动攻击,依旧是个技术活。而Cancer膜@NPs(癌细胞膜包裹的纳米粒子),正是在这个节点上带来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思路。

癌细胞的“伪装”,变成治疗的“通行证”

Cancer膜@NPs的灵感来自“敌营的皮囊”——用肿瘤细胞膜包裹普通纳米粒子,模拟癌细胞的“外衣”伪装自己。由于这层膜保留了原癌细胞的蛋白和糖链等表面特征,能有效欺骗肿瘤组织,绕过免疫系统监视,实现主动靶向。它就像一个伪装成敌人的“间谍”,能自由进入肿瘤内部,精准递送抗原、药物或免疫调节因子,为免疫治疗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Cancer膜@NPs的实际应用开发过程中,像中新康明这样的企业已具备稳定的Cancer膜提取与纳米粒子复合技术平台,能够根据不同项目需求提供膜包裹型载体的定制服务,适配不同药物结构与靶向需求。

激活“冷肿瘤”——从隐身到引爆

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难题,是很多癌症本身是“冷肿瘤”——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浸润,免疫系统根本“看不见”它。Cancer膜@NPs带来的突破是,它不仅能精准送药,还能扮演“信号增强器”的角色。

由于膜上含有与原癌细胞一致的抗原,当这些纳米粒子被免疫细胞识别、处理后,就能有效呈递肿瘤相关抗原,激活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种“携带原罪”的递送方式,既保留了肿瘤的个性,又能触发宿主的免疫警报,让冷肿瘤变“热”,诱导免疫系统更积极地参战。

在这一环节中,中新康明也可提供Cancer膜@NPs在药物包裹与修饰方面的定制服务,例如小分子化药、免疫激动剂、佐剂等的高效载入技术,提升递送效率与药物释放的精准性。

组合免疫策略的新“载体”

目前有研究尝试将Cancer膜@NPs与PD-1/PD-L1抗体、CTLA-4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搭配使用,取得了协同增强的效果。一方面,Cancer膜@NPs能精准送达肿瘤区域并激活局部免疫;另一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解除T细胞的“刹车”。双管齐下,既能引燃攻击,也能让免疫系统“全力冲刺”。

在抗体相关应用中,中新康明拥有成熟的抗体偶联工艺平台,可实现肿瘤相关抗体、免疫因子与Cancer膜@NPs的稳定偶联,适配不同免疫机制路径,满足更复杂的联合免疫治疗需求。

此外,这类纳米平台也非常适合与化疗、放疗、光热治疗等联用,打破单一治疗手段的瓶颈。例如,有些团队开发的Cancer膜@NPs载有光热剂,通过激光激发局部升温,实现肿瘤杀伤的同时释放抗原,进一步推动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持续开展。

“个性化”疗法的桥梁

一个颇具前景的方向是,利用患者自身肿瘤组织提取的膜来制备Cancer膜@NPs,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治疗。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肿瘤的特异性抗原,使得免疫系统对自身肿瘤的识别更为准确。

虽然这一过程对制备工艺、时间成本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精准医疗、肿瘤疫苗和术后复发预防等领域,它的潜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新康明在Cancer膜@NPs中试放大与批量制备方面拥有成熟生产体系,可以支持项目从实验室研究快速转化到临床前验证阶段,帮助合作方实现产品从“实验瓶”到“产业化”的跃升。

小结

Cancer膜@NPs将肿瘤细胞的“伪装”机制反向利用,变成了免疫治疗的“钥匙”。它不仅能精准地将药物送到肿瘤核心,还能激活免疫系统从内部识别并清除癌细胞。更重要的是,它为“冷肿瘤”的免疫激活、个性化治疗策略的落地、联合疗法的优化,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思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