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水凝胶里的“分子筛”:PAM/SiO₂水凝胶如何助力药物纯化研发?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中新康明


在医药研发的世界里,“纯净”是第一要义。不论是新合成的小分子药,还是经过表达的蛋白药,哪怕再有效、再有潜力,如果杂质分离不彻底、活性成分提取不精准,都可能影响最终疗效,甚至直接淘汰出局。于是,生物分离与纯化,成为了整个医药工艺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今天我们想聊的,就是在这个环节中一个“看不见却很重要”的材料——PAM/SiO₂水凝胶,它正悄悄改变着药物纯化的效率和精度。

分子世界的“过滤器”

在传统药物分离中,常用的是层析介质、膜过滤或者离心法,但随着新型生物药物尤其是大分子、活性蛋白、疫苗类产品的兴起,单靠传统手段往往“吃不消”。这时候,PAM/SiO₂水凝胶就展现出了它独特的优势。

PAM(水凝胶中主要成分聚丙烯酰胺)本身就有良好的保水性和可调节结构,能形成柔软、亲水的三维网络。而当它与SiO₂(二氧化硅)结合后,不仅在结构上更稳定,还多了“可功能化表面”这一大杀器。这就像在水凝胶的身体里装了一套“智能筛子”,能根据目标分子的大小、电荷、亲水性等特征,有选择地吸附、富集,再通过温和方式释放出来。

中新康明目前可批量制备与定制多种结构参数的PAM/SiO₂水凝胶产品,包括不同粒径的凝胶微球、片状支撑结构、功能基团修饰版本等,适用于实验开发、中试生产与产业化应用。

蛋白、核酸、抗体,都能搞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蛋白纯化中,传统层析法虽然好用,但流程繁琐,成本高,还容易导致蛋白活性损失。PAM/SiO₂水凝胶则可以被设计为亲蛋白的环境,通过在其表面引入氨基、羧基或金属离子结合位点,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可逆结合,再通过调节pH值或温度,温柔“放手”,保住活性不说,还能实现可循环使用。

在核酸提取方面,它也同样出色。现在很多基因疫苗、mRNA治疗药物都需要高纯度的RNA/DNA作为原料,PAM/SiO₂水凝胶通过静电作用或者氢键作用富集特定序列,提取过程温和,效率高,不需要剧烈洗脱或高温操作。

我们也提供核酸、蛋白专用型PAM/SiO₂水凝胶设计服务,可根据目标分子的性质,调控表面基团和内部孔径结构,协助研发团队实现高效、温和的分离流程验证。

更厉害的是,针对单克隆抗体等结构复杂、分子量大的药物,PAM/SiO₂材料还能通过调节孔径和疏水性,实现一边分离、一边浓缩,一步搞定多个目标,简化整个纯化流程。

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从整个医药研发到生产的角度看,PAM/SiO₂水凝胶真正带来的,不只是实验室阶段的“好用”,更是工艺优化的可能。它可以直接作为纯化填料用于柱分离,也可以被做成小球、膜状结构应用于自动化提纯流程中,兼容性强,灵活性高。

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并不高,合成方式成熟,稳定性也好,使用过程中不容易降解或者失活,这就意味着——能推广,能量产,能降本。

对于规模化工艺验证需求,我们支持水凝胶性能调控、载体规模化生产、工艺参数对接等一整套定制开发服务,助力用户从研发端顺利走向放大和转化。

一个好材料,不只是“好材料”

PAM/SiO₂水凝胶的价值不止于其性能优越,更在于其背后的思路——通过功能改性,让传统材料拥有新使命,贴近真实需求。在技术门槛较高的生物分离与纯化领域,PAM/SiO₂打破了以往材料只停留在学术层面的局限,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可放大性和可持续性,使实验室成果更易转化为临床应用。

它或许外观普通,也没有高科技材料的光环,但却默默承担起新药研发中的关键环节,让“有希望”的新药更进一步成为“有可能”的现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