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从滴眼到驻眼,HA-PLGA微球革新药物释放方式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中新康明


许多人滴了多天眼药水却疗效甚微,问题可能不在药,而在递送方式。眼睛具备天然防御机制——泪液冲刷、角膜屏障、眼睑闭合等,使得传统滴眼剂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不足5%,大部分药物被“挡在门外”。

为提升治疗效果,科学家们寻找能突破屏障的新方式,其中,HA-PLGA复合微球作为新型载体材料脱颖而出。它能有效穿越眼部多重防线,提升药物在眼内的滞留与吸收率,成为眼科药物输送领域的潜力新星。

什么是HA-PLGA微球?为什么它能行?

HA-PLGA微球是一种由透明质酸(H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组成的微小球形载体。PLGA以可控释放、可降解著称,能实现药物缓慢释放;而HA不仅具备保湿能力,还能与角膜、结膜细胞紧密结合,不易被泪水冲走。

两者结合,使微球既能稳稳附着眼表,又能持续输送药物,堪称眼科用药的“隐形快递员”。

在这一领域,中新康明可提供定制化的HA-PLGA复合微球材料制备服务,从不同分子量HA修饰策略到PLGA端基结构调控,均可根据药物特性进行优化设计,支持靶向性与释放效率的双重提升。

滴眼变“驻眼”:给眼药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机会

过去,我们指望眼药水短暂停留的几秒钟能发挥疗效,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而HA-PLGA微球带来的变化是——药物不再是一触即走,而是可以“住”在眼里。

研究人员将抗炎药、抗感染药、甚至一些大分子的治疗药物封装进HA-PLGA微球后,制成微粒滴眼液或眼内注射剂,发现药物能在眼表或眼内稳定停留数小时甚至几天,大大提高了药效的持续性。这不仅让药物真正作用到位,也减少了使用频率,患者使用更方便,依从性也更高了。

针对不同药物类型,中新康明支持小分子药物、核酸、蛋白、多肽等多类型活性成分的包载与释放系统开发,包括负载量调控、释放曲线设计、包载率优化等多个环节,助力新药开发精准推进。

更“聪明”的给药方式,还能保护眼睛不被刺激

除了控释给药,HA-PLGA微球的另一大优势是温和不刺激。相比传统滴眼剂中常含的渗透增强剂或pH调节剂,可能带来刺痛感,HA本身是常用的眼部保湿成分,能缓解干涩、辅助修复角膜。

微球使用更舒适,尤其适合儿童、术后患者、隐形眼镜佩戴者等对眼部舒适度要求高的人群。用药频次大大减少,一次滴用,长效安心,真正为眼睛“减负”。

值得一提的是,中新康明还提供抗体偶联、表面修饰等功能性加工服务,满足药物靶向、黏附性或细胞穿透等特殊需求。我们拥有成熟的接枝、包覆、偶联工艺平台,支持客户实现多功能化的微球设计目标。

小微球,大可能:打开眼科药物递送的新思路

眼药水从“秒杀型”变“耐力型”,靠的就是这些看不见的小微球。随着眼科疾病日益增多,特别是干眼症、青光眼、眼部术后感染等慢性疾病的增加,传统给药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需求。HA-PLGA微球的出现,正是打破这种瓶颈的突破口。

未来,这种微球不仅可以用于常规药物,还可以装载基因治疗分子、RNA药物、甚至抗VEGF等复杂大分子,用于眼底病变和视网膜疾病等更复杂的治疗方案。

面向产业化需求,中新康明可提供中试放大与规模化生产支持,包括喷雾干燥、乳液蒸发、双乳液法等多种制备工艺的工艺验证和批量放大,满足从实验室成果到商业化的转化需求。

结语:

一个小小的微球,正在悄然改变“滴眼=没用”的传统印象。HA-PLGA复合微球给眼科药物递送系统带来的,不只是更强的疗效,还有更高的患者体验感和治疗可能性。未来,当你再拿起一瓶滴眼液,可能里面就藏着这颗不起眼却“很能打”的科技微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