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聚阳离子脂质体,打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递送的“新通道”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中新康明


在现代药物研发的赛道上,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早已成为“明星选手”。它们具有高特异性、高活性、低毒性等天然优势,在抗肿瘤、免疫调节、代谢性疾病等领域都展现出广阔前景。但说实话,这类“大分子药物”在体内的表现并不总是那么理想。它们脆弱,容易被降解,而且很难跨越细胞膜这道“防火墙”,更别提精准到达目标位点了。

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轮到“聚阳离子脂质体”登场了。

这些蛋白质药物,怎么就“难搞”了?

蛋白质和多肽药物虽然“身怀绝技”,但它们有几个“天然缺陷”:

容易被降解:进入体内后,很容易被蛋白酶等“消化掉”;

难以穿膜:高分子量和水溶性让它们难以自主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生物利用度低:口服几乎没戏,注射也往往被清除得太快。

所以,想让这些药物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疗效,就需要一个“护送团队”,能保护它们穿越体内的重重关卡,安全、有效地到达靶点。

聚阳离子脂质体:不只是“载体”,更像“专属快递员”

脂质体本就是药物递送的“常青树”,模拟细胞膜的结构、包裹性强、生物相容性好。但“聚阳离子脂质体”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出了更适配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独特优势。


电荷吸附,精准“揽活”:聚阳离子脂质体带有正电荷,能通过静电作用有效吸附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多肽分子。不需要复杂的化学修饰,简单混合就能完成药物负载,操作非常友好。

目前中新康明已建立起成熟的聚阳离子脂质体定制平台,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蛋白质、多肽分子的高效包裹,并支持按需优化载药比和粒径分布,以满足不同递送需求。


保护作用,减少降解:脂质体的双层膜结构具备良好的屏蔽能力,可以将敏感分子完整包裹,避免它们在血液中被酶类降解,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活时间”。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能对聚阳离子脂质体进行结构修饰与表面功能化,提升其稳定性与靶向性,比如通过接枝PEG、连接组织特异性配体等方式实现“智能修饰”。


细胞穿透力更强:阳离子表面特性让脂质体能更容易与细胞膜结合,甚至诱导内吞作用,使得药物更高效进入细胞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递送”而非“散播”。

中新康明还提供聚阳离子脂质体与抗体分子的偶联服务,助力打造精准靶向的抗体药物递送系统,适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


可调控释放,更懂节奏:聚阳离子脂质体还能通过调节脂质种类、比例和表面修饰,实现对药物释放速率的控制,让药物在目标部位按需“开箱”,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应用亮点:聚阳离子脂质体 + 多肽/蛋白药物,组合拳打得稳又狠

目前,聚阳离子脂质体已经被广泛用于多肽类疫苗、蛋白激素、生长因子等药物的递送研究。例如: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它可以递送抗原蛋白,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肿瘤的能力;

在神经疾病治疗中,某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通过聚阳离子脂质体可以有效穿越血脑屏障;

在代谢类疾病方面,如递送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药物,有望解决注射频繁和吸收不稳定的问题。

为推动这些新型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中新康明配备了中试放大和GMP过渡级别的制备能力,支持公斤级聚阳离子脂质体产品的稳定放量与持续供应。

写在最后

蛋白质和多肽药物是未来精准治疗的重要方向,而聚阳离子脂质体的出现,正好为它们补上了“递送难”的短板。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包装容器”,而是更像一个可编程、可调控、适应性强的“智能快递系统”。

中新康明致力于聚阳离子脂质体产品的规模化制备与应用开发,具备从工艺研发、药物修饰、靶向偶联到中试放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愿为各类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项目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与合作平台。

未来,随着更多蛋白和多肽药物进入临床,聚阳离子脂质体的应用也将迎来更大的爆发期。如果你也正在寻找一个高效、安全、可产业化的递送解决方案,不妨关注这款“带电”的脂质体,它可能正是你项目中的那块关键拼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