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对胃说不,对肠说行”:pH响应型水凝胶,瞄准肠道疾病

发布时间:2025-07-07       来源:中新康明


在治疗肠道疾病时,药物不仅要有效,更要能精准到达病灶。像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多需药物在小肠或结肠特定位置发挥作用。但很多口服药在胃中就被酸性环境提前分解,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到不了”的难题,pH响应型水凝胶应运而生,它能识别不同pH环境,在胃中封闭保护药物,在肠道“解锁”释放,实现真正的靶向治疗。

胃酸不欢迎,肠道才是“目的地”

人体消化道的pH值分布不均:胃为强酸性(pH约1.5~3.5),小肠与结肠则偏碱性(pH约6~8)。这种“pH差异”成为药物靶向释放的天然依据。

pH响应型水凝胶正是基于这一机制设计的智能载体,它在胃中保持闭合,防止药物提前释放;而在碱性肠道中“感应开启”,精准释放药物,大幅提升治疗效率和定位准确性。

在这一方向上,中新康明可为研发团队提供pH响应型水凝胶的药物包裹服务,通过调控水凝胶结构和交联方式,包裹小分子药物或蛋白类药物,提升其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和控释性能。

pH响应型水凝胶:肠道治疗的“定时炸弹”

pH响应型水凝胶在肠道疾病药物研发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传统药物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常在上消化道提前释放,影响疗效且增加副作用。采用pH响应型水凝胶可将药物包裹,保护其顺利抵达结肠集中释放,精准抗炎。

此外,益生菌、抗生素甚至基因治疗分子也能装载其中,穿越胃酸屏障,直达肠道。特别针对肠道菌群失衡,这类水凝胶可实现靶向释放,提供定制化治疗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提供药物修饰与抗体偶联服务,可将水凝胶表面接枝功能基团、结合靶向抗体,使其具备更强的组织识别能力,帮助药物在病灶区域实现“停靠式”精准释放。

水凝胶不仅聪明,还很温柔

除了“聪明”识别环境、精准释放,pH响应型水凝胶还有个优点就是“温柔”。它们的组成通常是柔软、亲水、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对肠道黏膜几乎没有刺激,有的甚至还能起到一定的润滑和保护作用。这对本就易受刺激的病灶区域来说无疑是加分项。

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能够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的pH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比如调节响应阈值、控制溶胀速度、调整降解时间等,从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定制型载药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中新康明具备中试放大能力,不仅能从实验室级别开展小批量试制,还能提供公斤级、百升级甚至更大规模的放大制备服务,助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实用型药物产品。

新药研发的“神助攻”

在当前新药研发越来越追求精准治疗、个性化方案的趋势下,pH响应型水凝胶正逐步成为新型口服制剂的“黄金搭档”。它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载体,而是整个治疗体系中的“智能装置”。许多科研团队和企业正在尝试将其与肠道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AI建模等联动,打造更完整、更灵活的治疗策略。

中新康明在此背景下,致力于提供从材料定制到功能修饰,再到批量化交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科研机构和药企提供一站式pH响应型水凝胶材料服务,加速产品落地。

结语:药物也该懂点“地理”

对肠道疾病患者来说,治疗不光要“有药可用”,更要“用得其所”。而pH响应型水凝胶就像一个有导航、有判断、会“看地图”的聪明载体,不仅守护着药物在胃酸下的安全,还能帮助它们找到真正的“落脚点”。

未来在肠道疾病治疗这条路上,它或许不是唯一的解法,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聪明的材料,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患者体验的跃升。因为有时候,真正的疗效,不在“多吃药”,而在“吃对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