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吃个菜还得靠它保命?”锰基纳米酶正在悄悄改变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中新康明


现在大家买菜买水果,越来越关心一个问题——有没有农药残留?尤其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有机磷类农药”,用来防治虫害虽然很有效,但一旦用量不对或者没洗干净,吃下去可就麻烦了。对身体不好不说,还可能长期影响健康。


以前检测这些农药残留,得靠实验室里各种大机器,操作复杂、花钱不少,效率还不高。这就很难满足现在对“快速检测、现场检测”的需求。想象一下,在地头、市场、甚至家里,如果能随手测一下菜有没有农药残留,那多安心?


这时候,一个叫“锰基纳米酶”的新材料登场了

什么是锰基纳米酶?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迷你酶”,个头虽小,能耐可不小。它模仿天然酶的功能,能催化特定反应,而且比天然酶还抗造——不怕高温、不怕酸碱、不容易失效。


在检测农药残留这事上,它的作用主要是:遇到有机磷类农药时,会“反应不过来”,催化活性就被抑制了。这时候,我们只要看它有没有“变化”,就能知道有没有农药残留。

检测方式很灵活,手机都能用上

这个材料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灵活、还挺聪明。比起传统大设备,它更适合做成简单易用的小工具,比如:


比色法颜色变不变,一眼就能看出来,直观体现有没有农药残留。


荧光法:加点探针,用紫光一照就能看到有没有农药。


搭配手机用:用手机摄像头拍一下,再用App一分析,结果立马出来,连检测仪都省了。


更厉害的是,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不少锰基纳米酶的合成方法,材料性能稳定、成本也在下降。像中新康明这样专注于功能纳米材料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已经具备成熟的制备与定制能力,不仅能批量生产各类纳米酶产品,还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开发,推动它们在农残检测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

真正实现“走进田间地头”的检测

以前我们说检测农药,基本就是实验室里的事。而现在,有了锰基纳米酶,检测工具可以变得小巧、便携、好操作。农户、质检人员、甚至消费者自己都能用,现场检测变得非常现实。


中新康明目前也在积极拓展锰基纳米酶类产品在现场检测方向的技术开发与合作应用,欢迎相关机构和企业洽谈合作,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

不止是检测,更是食品安全的“守门员”

锰基纳米酶的出现,不仅让检测农药变得更方便,它也代表着一种趋势——科技越来越贴近生活,食品安全也可以越来越智能。以后说不定还能和智能农业结合,比如通过监测农药残留来指导是否继续喷药、调整施药量等,实现真正的“少用药、用好药”。


一句话,这材料就是帮我们把好“吃得安心”这道关的小助手。它没那么显眼,但却实实在在地守护着我们的每一顿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