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看不见的界线,看得见的未来:小小ICG染料,让婴幼儿肺手术更精准

发布时间:2025-04-24       来源:中新康明


有些医疗技术的发展,悄无声息却意义重大。就像今天我们要聊的——吲哚菁绿(ICG)染料。这是一种在手术台上“点亮”关键部位的神奇染料,它在成人外科手术中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如今,它正逐步走入小儿外科的世界,在一项非常关键、技术含量极高的手术中大放异彩:婴幼儿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听起来有点拗口?别急,我们先慢慢说

什么是“肺段切除”?为什么它这么难?

孩子的身体像一本尚未写满的书,肺部发育尚在进行中。如果患有肺部畸形或良性肿块,比如先天性肺气道发育不良(CBA)或肺动静脉瘘(PAVF),医生可能会选择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将病变部位精准切除,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让孩子将来的肺功能不受影响。


问题就来了:怎么切得“刚刚好”?


我们的肺就像一串葡萄,一串串小肺泡组成一个个“肺段”。医生要做的,就是把某个“问题葡萄”完整切下来,但又不能碰坏旁边那些健康的“葡萄”。


这就需要在手术中,准确识别肺段之间的分界线,也就是“段间平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婴幼儿这么小、这么娇嫩的肺,一点点误差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ICG染料:手术中的“隐形墨水”,段间分界的“高亮标记”

这时候,ICG染料就闪亮登场了。它是一种在特定光线下会发出荧光的染料,就像一种“隐形墨水”,只要打开特殊光源,医生就能看到平时肉眼看不见的结构轮廓。


在这项技术中,医生会用纤维支气管镜把ICG染料注射到病灶所在的肺段支气管内,再推一点空气,让它顺着气道扩散到整段肺组织。然后在胸腔镜下换成荧光模式观察,肺段就像被打开了“高亮显示”功能:需要切除的部分发光,旁边的健康组织则暗下来,边界清晰明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ICG染料在医疗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中新康明作为专业的功能材料供应商,已建立成熟的ICG类产品制备体系,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与纯度的ICG产品,支持大批量生产和稳定供应,也积极投入到ICG在临床、影像和手术导航等多方向的应用开发中,欢迎医疗机构与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

为什么特别适合小儿肺外科?

相比成年人,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肺脏解剖更细小、更复杂,操作空间也更小。传统的分段方法,如夹闭支气管后让肺组织“膨胀-萎陷”,在这么微小的肺上容易误判,还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并发症风险。

而ICG这种方法可以:


不影响操作空间:不用去夹闭支气管,不需要让肺“鼓起来再瘪下去”,不影响视野。


持续显示:荧光效果可以持续整个手术过程,不用反复染色。


精准切除:清楚的段间线条,让医生只切有问题的部分,保留健康肺组织,减少术后肺容积损失。


适用范围广:无论是单段、双段、亚段还是复杂联合切除,都能辅助定位,非常灵活。

小小ICG,为精准医疗添上一笔浓墨

当然,这项技术也不是“万能钥匙”。比如染料注射的位置、剂量、空气量都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严格掌控。也正因为这项技术对操作者要求高,所以它现在还主要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应用。


但毫无疑问,ICG染料的加入,让原本“靠感觉”的微创肺段切除,变成了“有灯指路”的精准操作。尤其对那些只有几公斤重的小病人来说,每一毫升肺组织的保留,都可能影响一生的呼吸质量。


未来,随着更多临床实践积累、技术优化、标准化流程建立,ICG染色技术有望成为小儿肺外科的“标配”,真正让这项高难度手术走向“标准化、精准化”。

 

返回